-
Graphical Abstract
-
Abstract
【目的】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气候系统的关键调节器,其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双向响应,也直接反映着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成效。研究长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未来优化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因地因时制宜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气象、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采用森氏斜率、曼-肯德尔显著性检验、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等方法,对近20年(2000-2022年)长江流域NDVI的时空变化、驱动因素和相关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长江流域近20年平均植被NDVI指数为0.736,大致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空间分布格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斜率为0.0019/a,空间分布格局呈“中游大部分地区上升明显,上游和下游城市化地区有所下降”特征。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植被NDVI变化发挥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的面积比例分别是78.33%和21.67%。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趋势的贡献率达64.90%,而气候因素对植被NDVI变化趋势的贡献率达35.10%。【结论】未来生态工程实施要正确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关系。在长江流域生态受损程度较轻、自我恢复能力较强的区域,要积极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注重自然恢复,应严格实施封禁保护,扩大自然恢复区域面积占比。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趋势同时表现出正负效应,且正向效应区域大于负向效应,未来在生态系统受损难以依靠自然条件短期恢复和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要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目标协调提升,可持续地开展生态工程建设。
-
-